NISKY 俞杨
昨日信

2024/09/12 - 2024/11/16
DUMONTEIL Contemporary
8 Rue d'Aboukir 75002 巴黎
DUMONTEIL Contemporary巴黎空间荣幸呈现常驻上海的中国艺术家俞杨NISKY个展“昨日信”(Yesterday's Letter),集中呈现艺术家近两年来以油画为媒介的“超拼贴”创作实践,包含了他对美术、音乐、文学与电影的多元探索。这是艺术家在杜梦堂举办的第六次个展。

研究表明观众通常会在一幅画作面前停留10到50秒左右,而当我们驻足于俞杨的作品前,很快会感受到这些作品无论尺幅大小,都包含了惊人的信息量,邀请我们细探究竟。画面的每个细节——建筑的浮雕,人物的衣袖,暗夜的星空——都藏着新的惊喜,如同随手翻阅一本小说,发现这原来只是一部史诗的序篇,每个章节都将引出新的人物和情节。

不难想象,每幅画面背后都蕴藏了艺术家大量的灵感来源。例如,在内容方面,《战国星》和《流亡的尺度》是Nisky近期阅读关于春秋战国的史诗和小说的成果。在构图方面,《生之有所谓》参考了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与贝诺佐·戈佐利(Benozzo Gozzoli)的《三王来朝系列壁画(the Procession of the Magi)》,以独特的技巧将唐宋青绿山水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山形构造相融合。这种融合体现了艺术家弥合不同文化和历史影响的能力,同时又保持了深层视觉叙事的凝聚力。

这份融合的技巧被艺术家成为“超拼贴”。如果说原本的拼贴是停留在“材料”的物理变化上,那Nisky的超拼贴更像是一种化学反应,将所有原材料都打散再加以整合、重组,在画面中实现统一。可以说,“超拼贴”既是艺术家的构思过程,也是其创作手段。

面对“超拼贴“材料”相互间的矛盾性,他曾引用日本作曲家武满彻的陈述来解答:“我不想去除那丰富的矛盾;相反,我要这互相争斗的两种力量。那样,我就可以避免与传统隔离,并且在每个新作品中向着未来推进。”这份对精彩过往的“怀旧”与共鸣让Nisky在当下以“超拼贴”续写它们的史诗。

“超拼贴”技巧的背后是这位年轻艺术家令人惊讶的文化底蕴。他有着近乎贪婪的好奇心,促使他大量而庞杂的自学,这让Nisky的探索与研究更多是基于感受与体悟,跳脱了传统研究的分类与框架——美术、文学、音乐、建筑、设计,诸如此类——由此获得一种全新的、更为开放的生命力。

除了绘画,Nisky也精通音乐创作,这或许可以解释他的表达所具有的“通感”。例如,他对色彩的感受不仅是视觉的,也是情感的和音乐的,在多个感官层面产生共鸣。对于此次作品中所用到的绿色,他写到,“沙普绿的活力,橄榄绿的忧郁,苝绿的深沉,酞青绿的穿透力,氧化铬绿的静谧…这些绿色仿佛五声音阶,他们交融,组合,绵延,晕散…一同构成了作品中关于山,树,想象的世界。”

此次展出作品同时体现了Nisky以画面质感引导创作的新探索。创作伊始,Nisky首先在画布上留下颜料的颗粒和肌理,再从这些随机的笔触中挖掘出具体形象,从山石走势到人物轮廓,如同一个躺在草地上幻想云的孩子。很难想象,这些精心编织的宏大场景的起点是随机的色块与线条。而在画面质感上,可以看到恩斯特的拓印法,以及赵无极、基弗(Anselm Kiefer)厚重肌理的影响。

“昨日信”是Nisky将自身文化修养、所学所长与想象结合的深刻对话,也是他对历史、文化的反思与致敬,同时也埋藏了他对个人经历和情感的倾诉,期待着观众展信阅读。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