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 BLUE
致敬塔拉号

塔拉海洋基金会合作项目

策展人:陈楸帆

艺术家:

大小岛真木

雨果·德维切尔

欧若尔·德·拉·莫里奈里

米歇尔·特曼

弗朗索瓦·奥拉

21 9月 - 27 10月 2019
中国上海
杜梦堂荣幸呈现展览“Deep Blue:致敬塔拉号”(Deep Blue:A Tribute to Tara)。作为一艘从事海洋研究的科考船,塔拉号(Tara)为挑战极端条件而生,自2003年起执行环境科考任务,致力于研究海洋生态与环境危机,以及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等议题。在过去15年中,塔拉号一直欢迎艺术家登船同行。正如塔拉探险基金会(Tara Expeditions Foundation)执行主席Romain Troublé所言:“我们正在延续19世纪自然主义探险队的传奇,让水手,科学家和艺术家用自己的工作和表达方式共享相同的经历。”

本次展览是塔拉海洋基金会在中国举行的首个展览,将展出大小岛真木(Maki Ohkojima)、雨果·德维切尔(Hugo Deverchère)、欧若尔·德·拉·莫里奈里(Aurore de la Morinerie)、米歇尔·特曼(Michel Temman)和弗朗索瓦·奥拉(François Aurat)五位艺术家的作品。在展览期间还将呈现一系列活动,例如艺术家对谈和工作坊等。杜梦堂将会把本次展览所得的10%捐赠给塔拉海洋基金会,以支持塔拉海洋基金会的海洋科考和环境保护项目。2019年正值中法建交55周年,相信此次合作亦将积极地推进中、法两国在海洋资源和环境保护上的共同愿景。

五位艺术家呈现多种媒介创作,以艺术唤醒海洋保护意识

本次展览将呈现五位与“塔拉号”有着不同渊源的艺术家的创作。

大小岛真木(Maki Ohkojima)2017年受邀登上从关岛驶向横滨的塔拉号科考船,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航行。对大小岛来说,这段独特的经历为她提供了“进一步了解气候变化和水中世界的机会”。她指出,“所有的海洋、森林、生物之间息息相关,而人类只是宇宙更大循环中的一部分,陆地与海洋之间本就相互联系”。而其作品的关注点也从原先的森林生命周期延伸至海洋,并将鲸鱼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灵感来源。在大小岛看来,“鲸鱼是来自海洋的信使,向我们讲述大海奇妙的故事;大海的生物以及地球所遭受的环境危机和人类都息息相关。”在本次展出的《46亿年的记忆- 鲸鱼》(Memory of 4.6 billion years - Whale,2017)中,长达6米的鲸鱼成为了地球的化身和无数海洋原始生灵的载体,如璀璨星辰般徜徉于浩瀚的银河。

雨果·德维切尔(Hugo Deverchère)则热衷于用近乎科学的方式构建超越固有时空的世界,以此探寻超越人类感知的维度和空间。本次展览中展出的《万象-记录》(Cosmorama - Recording,2017)是艺术家与位于西班牙特内里费岛的泰德天文台合作完成的作品。《万象-记录》由一系列图像构成,例如由望远镜拍摄到的恒星星团、与流星组成相似的火山石碎片、NASA测试“好奇号”的熔岩沙漠里采集到的动物信息,以及见证了大陆五千万年变迁的原始森林里收集到的植物形状等。德维切尔通过古典摄影工艺中的蓝晒印相法,将肉眼无法感知的先进红外线探测信息化为图像记录下来。这些形状仿佛是现实与表象之间的棱镜,折射出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与知识之间的差距。

欧若尔·德·拉·莫里奈里(Aurore de la Morinerie)是一名艺术家和时尚插画师。她常常在具象与抽象的中间地带探索着色彩与线条的可能性。她于2011年5月受邀加入塔拉科考船,参与了加拉帕戈群岛和厄瓜多尔间的航线,她专注于抽象研究,在深海世界万千形态的启发下创作了一系列以蜉蝣生物为灵感的单刷版画《蜉蝣生物 1- 6》(Plankton 1- 6,2015)。在这些作品中,艺术家结合了自身对中国国画和书法的学习经历,通过自身对线条、笔触和色彩渲染的把控,以及利用纸张的肌理和单刷版画特有的实验性和动态感,借由蜉蝣生物这一独特的微观视角展现了海洋之蓝的无限可能。

来自塔拉基金会团队的米歇尔·特曼(Michel Temman)是基金会的亚洲区总监,特曼还曾担任塔拉科考期刊(the Journal Tara Expeditions)的主编(2012-2015),早年的通讯记者生涯让常年四处奔波的特曼习惯于用相机来记录自己的思绪和感受。米歇尔·特曼的摄影作品受波普艺术、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着重对色彩的研究并追求深度对比。本次展出的两件《海洋 奥斯陆 I-II》(Sea.Oslo I-II,2017)源自特曼在挪威的旅途,海天一线的场景让特曼感受到了大海的永恒如时空般无限延展,通过改变图景的色彩他尝试让海洋进入一个更加亲密而生动的新空间,带来一份别样的缓解和释放。极简的海平面和特定的色彩饱和度将各种视觉效果发挥到了极致,使图像产生了超越平面的特殊质感。

弗朗索瓦·奥拉(François Aurat)则拥有摄影师和船员双重身份,他自2008年起加入塔拉基金会。在塔拉科考船担任首席甲板官的十年间,他参加了三次科考任务:“塔拉·海洋巡游”(2009-2013)、“塔拉·地中海”(2014)和“塔拉·太平洋”(2016-2018)。每次任务的同时奥拉带回了大量珍贵的照片:海洋的万千面貌以及每次途径的城市和风土人情等等。奥拉力求减少后期的改动,以呈现海洋最真实的面貌。本次展出的《北极》(Arctic,2013)拍摄于西北航道,正值夏季末的海面漂浮着大量小型漂流冰,奥拉在桅杆顶部记录了这一将海洋幻化成太空的壮阔景象,而此时的塔拉号仿佛是一颗滑破长空的流星。

本次展览将由科幻作家陈楸帆担任策展人,这也是陈楸帆首次策展。作为中国当代科幻文学重要代表作家之一,陈楸帆以现实主义和新浪潮主义的写作风格而为人熟知,通过对世界见微知著的观察和关怀展现对于人类共同命运的畅想与思考。2019年6月,陈楸帆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展示出的一组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数据模型和灾难预测让陈楸帆进一步对人类与地球,尤其是与海洋的关系进行了更深入的思索。“在一组基于全球气候变暖数据模型的互动程序前,我看到全球海洋平均温度只要上升2摄氏度,整个上海,也就是这次展览的所在地,将被海平面完全淹没,成为一座真实的亚特兰蒂斯”,陈楸帆说。“Deep Blue:致敬塔拉号”这一展览由此诞生。陈楸帆指出:“在这个向Tara致敬的海洋艺术展中,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不同尺度、不同形态下的海洋之美,更有对海洋生态问题的全球性关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通过不同媒介形态向我们展示他们对于海洋的理解与思考,并希望以这种仿若潮汐般无法阻挡的灵感碰撞,带给参与者全新的看待环境与自身的视角。”

塔拉海洋基金会首席执行官罗曼·特鲁布雷(Romain Troublé)表示:“塔拉号每次出行,目标始终如一:研究和了解气候变化和生态危机对海洋的影响,并得出具体结果。同时在塔拉家族的信念里,科学永远要与艺术同行。对于塔拉号家族来说,这些艺术家的驻留场所是给公众提供了一种认识海洋、了解其矿藏、感受其脆弱性的方式;海洋也已经成为他们创造的场所。艺术家们向着海洋进发,探索不同的世界。”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地球上决定气候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类至今只探索了5%的深海区域,海洋依旧是浩瀚而深邃的存在。16年来塔拉基金会坚守承诺,通过塔拉号一次次详实的考察不断接近海洋的真实面貌,通过来自21个科研领域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采集了数以万计的样本,积累了宝贵的数据。杜梦堂十分荣幸此次能够与塔拉海洋基金会合作,通过展览让大家走近海洋,走近塔拉号的传奇旅程。

策展人介绍

陈楸帆,毕业于北大中文系及艺术系,科幻作家,编剧,翻译。世界科幻作家协会(SFWA)成员,世界华人科幻作家协会(CSFA)会长,Xprize 基金会科幻顾问委员会(SFAC)成员。曾多次获得星云奖、银河奖、世界奇幻科幻翻译奖等国内外奖项,作品被广泛翻译为多国语言,在许多欧美科幻杂志均为首位发表作品的中国作家,代表作包括《荒潮》、《未来病史》、《人生算法》等。2019年,陈楸帆还将担任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的执行策展人。


关于塔拉海洋基金会

塔拉海洋基金会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旨在探索地球造福全人类,总部设在巴黎,致力于海洋、环境和研究,为年轻一代和来自各大洲的领导人提供信息和教育,而且在联合国拥有“特别观察员”席位。 迄今为止,塔拉号及其合作伙伴共同组织了12次重大探索活动(包括2006年至2008年期间的塔拉号北极行动,塔拉号此行在北极圈的冰川里漂浮了507天;还有塔拉海洋行动,在2009至2013年间执行浮游生物研究任务,期间发现了10万种海洋新物种和超过1.5亿种基因;2016年至2018年,塔拉号启动了太平洋考察计划,从法国起航,进行了长达10万公里太平洋海域的行程,研究气候变化对于珊瑚礁生存的状态影响。2018年2月至4月期间,塔拉号首次抵达中国,先后停靠三亚、香港、厦门和上海,并在停靠上海的15天内邀请当地青少年登船,了解海洋环境和迫在眉睫的环境议题。塔拉基金会还在停留厦门期间与厦门大学“嘉庚”号科考船联合进行了学术和科考项目的研究活动。


关于塔拉号

塔拉号建于1989年,36米长、10米宽、载重120吨,是一艘极地考察研究用的双桅帆船。塔拉号在全球各地展开针对气候变化以及全球海洋环境危机的探讨,在过去的15年间,塔拉号帆船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组织了逾十次探险活动,累计航程45万公里,途径60多个国家。通过与75 家实验室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塔拉科考队在 21个不同的领域展开了科学研究,在世界各地科研人员的帮助下,搜集了数以万计的样本和观测数据,为人们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对于海洋的影响提供了珍贵资料。自2005年起,塔拉基金会建立了艺术家海上驻留项目,已邀请了几十位来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登船同行。
视频
媒体报道
Sept 28, 2019
+ Shanghai Daily - Tara's ecological 'Deep Blue' sea expedition

Sept 22, 2019
+ 界面新闻  - 五位海洋艺术家作品在沪展出,致敬科考船“塔拉号”

Sept 24, 2019
+ Artsy - 艺术可以为科考带来另一种眼光?

Sept 26, 2019
+ 第四力量艺术集体 - 致敬塔拉,敬畏深蓝

Sept 26, 2019
+ That's Shanghai - Author and Curator Stanley Chen Discusses Environmental Art

Sept 21, 2019
+ Trends Plus  - 新鲜事 | 艺术无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