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对雨果·席德意义非凡,这是他在巴黎美院的导师吉塞普·佩诺内(Giuseppe Penone)借布朗库西的名言给他的忠告:只有真正的独立才有可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自此,席德一直将如何获得思想和表达上的双重独立作为自己创作的立根之本。
此次展览想要展现的正是这份独立,亦如米兰·昆德拉对“媚俗”(Kitsche) 的时刻警醒。“世说新语”以远古时代为背景诉说当下,引导我们抛开现代化城市生活的遮蔽,直面在阳光下和风雨中生长的万物,回溯我们尚未将一切称为“资源”的时刻,与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重新建立情感联结。
显然,席德并非一位激进的说客,他选择用充满隐喻的叙事“反复折叠”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在作品《偷蛋贼》(2024) ,《偷鸡贼》(2024) 中,艺术家通过看似荒诞的场景,坐实了我们为谋求自身福祉破坏生态、侵害动物利益的事实,人类的身份是小偷,是强盗,是《驯兽师》(2024) 。但更重要的是,他犀利的指出了“台前”与“幕后”的深层关系,受到谴责的往往是那个弯腰的“贼”,却很少触及背后复杂的利益和交易网络,放过了高高在上的最终获利者。
那些以自然为主体的大尺幅作品也同样体现了席德的立场:从在风雨中挺立的向日葵,到如烟火般绽放的花田,再到硕果累累的柠檬树,他选择不屈不挠的野性自然。当我们漫步于展厅,很难想象这些充满生命能量的作品是用混凝土、石膏和木材等工业建筑材料创造出来的,或许,这是席德与城市公民的身份达成和解的一种方式。通过他独特的表现手法,席德赋予了这些谋求城市发展的“帮凶”缤纷色彩和万千形态,成为了其讯息的传递者和见证者。
此次展出的作品让我们得以看到艺术家对自身创作历程的回溯与展望,例如其创作中图像、机制与观念的相互转化。《花田》(2024) 以向日葵的几何形态展现了艺术家曾将齿轮作为重塑图像来源的机制,通过打破与重组建立新的观看方式。《在雨中》(2024) 则融入了艺术家近期对其使用材料的最新尝试。雨水掉落的瞬间以水滴的形态“凝固”于画面,并通过在背景留下的凹凸质感将现实世界滴水足以穿石的强大力量“还原”其中。
这些创作同样体现了雨果·席德坚持在现有的表达方式上寻求突破,努力获得最大的创作自由。如果说《恶之花》(2020) 是通过叠加的方式让图像尽可能获得立体作品的质感和层次感,那么《鹮与狼》(2023) 和《塔尔塔洛斯》(2023) 则是尽可能摆脱木条的束缚,在石膏和混凝土由液态凝结为固态的变化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干预方式获得不同于以往的图像细节和肌理感。通过这些积累,如今的席德可以更游刃有余地使用“加法”或“减法”来实现自己的表达,并不断注入新的可能。
“世说新语”展现了雨果·席德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艺术表达形式的不断探索。同时,艺术家邀请我们重新思考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角色,打破固有的模式,收起高声疾呼的姿态,将对当下的观察和感受置入一个更广阔的时空,从而以更加独立和清醒的姿态继续前行。